近年來,新的能源發展形勢和需求對傳統發電企業提出新的挑戰,越來越多的電力企業正在通過打造數字場景助力其在能源市場的競爭。企業數字化發展進程與轉型變革正同頻共振。進入數字經濟時代,企業數字化發展以數字技術為引領打造數字新能力,促進智能工廠發展,構建數字時代新商業模式,開辟數字經濟新價值和發展新空間。
工業互聯網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在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推動工業體系升級、搶占工業革命先機、構筑發展新優勢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報告針對加快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創新發展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夯實工業互聯網網絡基礎;二是打造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平臺體系;三是強化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安全保障。通過統籌推進網絡、平臺、安全三大功能體系建設,促進融合應用走向深入。
物聯網即將迎來大發展的重要時期,也將給自動化產業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實現路徑上,物聯網由感知、傳輸、平臺、應用四大層級組成。自動化產品在物聯網的各個層面上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傳感技術、通信技術、智能處理技術,都成為構建物聯網的基礎?;诖?,工業傳感器、工業無線網絡技術、智能儀表、工控機以及SCADA等工業軟件產品都將迎來新的市場機遇。而另一方面,傳統的工業自動化系統需要在各個環節與先進物聯網技術融合,工業自動化企業更是需要以物聯網思維重塑商業模式,從而在數字經濟浪潮中引領未來發展。
雖然物聯網一直被認為是最具潛力的產業,是趨勢所在,但其最初發展速度卻并不如我們想象中迅猛。近來物聯網被明確定位為“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基礎設施無疑將推動物聯網產業的深入發展。業界專家普遍認為物聯網建設和發展經歷了概念炒作已經開始進入到產業系統平臺開發、產業應用創新中,各領域也在紛紛研究開發、探索試驗,搶占物聯網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高地。
工業通訊是為滿足工業更為簡單的連接、更便捷的工程集成、更為開放的訴求,其發展是基于用戶需求不斷融合、簡化的過程。從最初總是與工業控制系統集成在一起的“沒有存在感”,到現在有著“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影響力,工業通訊的價值已日漸凸顯,不僅得到了業內空前的重視,其技術本身也在不斷發展、日臻完善。
隨著國家智能制造戰略的深入,IT與OT的融合進程加速,現場總線、工業以太網桎梏于標準之爭,導致自動化系統內部的橫向通信、與下層現場傳感和數據采集層及上層企業管理系統的縱向通信受限,無法解決的互聯互通問題成為阻礙。OPC UA、TSN兩大標準的發展,為面向未來的工業通信帶來新的機遇。
我國正力爭用十年時間,邁入制造強國行列,在政策上為電子制造業精細化、專業化發展提供了大力支持。電子制造業也逐漸成為各地、各制造企業爭相搶占的行業領域。面對“外患內憂”, 以及在行業結構性轉型升級的趨勢下,電子制造業增長力度已有所減緩,并亟待聚力創新、產業轉型,打造差異化競爭體系。而技術水平、研發能力、資本實力較弱的企業終將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通過自動化技術的賦能,將大幅提高我國復雜電子控制類產品的設計研制效率,并降低制造成本,推動電子制造業走向高質量發展,從而有力地支撐制造強國戰略目標的達成。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推動制造業優化升級,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工程,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推動包括機器人在內的高端制造產業創新發展。近年來,我國工業機器人領域核心共性技術與智能化水平快速提升,本體研發、系統集成、關鍵零部件生產得到充分發展,為制造業提質增效、換檔升級提供了全新動能。
機器人是“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制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從中國制造業逐步引入機器人至今,機器人產業的發展熱度始終不減,越來越多的行業、場景開始應用機器人,更讓我們感受到機器人將延伸出無限可能。
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印發《5G全連接工廠建設指南》,提出“十四五”時期,主要面向原材料、裝備、消費品、電子等制造業各行業以及采礦、港口、電力等重點行業領域,推動萬家企業開展5G全連接工廠建設,建成1000個分類分級、特色鮮明的工廠,打造100個標桿工廠,推動5G融合應用縱深發展。
為落實《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系統指導各地方和各主體加快人工智能場景應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科技部、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六部門印發《關于加快場景創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應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統籌推進人工智能場景創新,著力解決人工智能重大應用和產業化問題,全面提升人工智能發展質量和水平,更好支撐高質量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生態環境部、國務院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近日聯合印發《工業能效提升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重點工業行業能效全面提升,數據中心等重點領域能效明顯提升
經企業申報、地方推薦、專家評審、網上公示等環節,確定了2022年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名單(見附件),現予公布。請各地結合實際,加強對相關平臺的服務指導,不斷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實施數字經濟發展戰略,成就舉世矚目。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取得以下成效:一是信息基礎設施全球領先。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光纖網絡和移動寬帶網絡,截至2021年底,建成開通5G基站142.5萬個,5G終端連接數達到5.2億戶。
“十四五”是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行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將進一步加快。一是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石化化工行業產品供給日益豐富、產量增速逐漸分化;二是產業發展模式正在從以規模擴張為主的產能建設轉向以“精耕細作”為主的精細化、專用化、系列化細分市場拓展滲透,服務型制造日漸被市場主體接受;三是責任關懷意識日益增強,產業發展的綠色底色日益濃郁,安全環保已成為業界堅守的從業生存底線和發展基本要求;四是資源能源環境和碳排放約束日益趨緊,基于二氧化碳開發含碳化學品備受關注,以綠色循環低碳為基本特征的化工園區正逐步成為行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騰挪發展的主要載體。
根據《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管理辦法》、《關于開展2021年度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申報工作的通知》要求,經評審和公示,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第十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名單》,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等33個示范基地榜上有名。
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是一項復雜工程和長期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畢其功于一役。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深入研究這一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深刻理解其內涵要義,準確領會和把握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部署要求,處理好發展和減排、降碳和安全、破和立、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政府和市場等多方面多維度關系,統籌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既不能搞“碳沖鋒”,又不能搞運動式“減碳”。
到2025 年,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大部分實現數字化網絡化,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初步應用智能化;到2035 年,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全面普及數字化網絡化,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基本實現智能化。
到2025 年,在數字孿生、數據字典、人機協作、智慧供應鏈、系統可靠性、網絡安全與功能安全等方面形成較為完善的標準簇,逐步構建起適應技術創新趨勢、滿足產業發展需求、對標國際先進水平的智能制造標準體系。